肛周脓肿和瘘管管理:引流系統、Seton 技術和治療方針

肛周脓肿和瘘管管理:引流系統、Seton 技術和治療方針

簡介

肛周膿腫和肛門瘺是肛門直腸敗血症的一種,對結腸直腸科的治療造成重大挑戰。這些病症相互關聯,肛周膿腫通常代表急性發炎階段,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演變成慢性肛內瘘。隱性腺體假說仍是大多數病例的主要解釋,即肛門腺體感染導致膿腫形成,膿腫隨後經由不同的解剖平面擴散,自發或手術引流後可能形成肛門瘺。

這些情況的處理需要微妙的方法,在有效治療敗血症與維持肛門括約肌功能和生活品質之間取得平衡。雖然膿腫的手術引流和肛門瘺的確診治療的基本原則仍然一致,但具體的技術、時機和方法必須根據個別病患的症狀、解剖結構和潛在病症而量身訂做。從簡單的皮下膿腫到穿越括約肌複合體重要部分的複雜、多分支瘘管,疾病呈現的顯著異常性使這一點尤為重要。

Seton 置放是許多肛門瘺,尤其是複雜肛門瘺治療的基石。這些縫線或彈性材料經由肛門瘺道置入,可達到各種目的,從維持引流和控制敗血症,到逐漸分割括約肌或作為徹底治療的橋梁。縫線類型、材質和技術的多樣性反映了它們所針對病症的複雜性,以及手術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

肛周膿腫和肛門瘺的治療方法已經有相當大的進展,包括影像、手術技術和對疾病病理生理的了解。現代方法強調精確的解剖評估、敗血症控制、保持肛門暢通,並考慮病患的特殊因素,包括炎症性腸病等潛在病症。傳統手術原則與較新的括約肌保護技術的結合,擴大了外科醫師和病患的治療選擇。

這篇綜合評論檢視肛周膿腫和肛門瘺管理的現況,重點在於引流系統、套扎技術和循證治療演算法。本文綜合了現有的證據和實用的見解,旨在讓臨床醫師對這些具挑戰性的病症有透徹的了解,並提供有效處理這些病症的工具。

醫療免責聲明:本文僅供資訊和教育之用。它不能取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所提供的資訊不得用於診斷或治療健康問題或疾病。Invamed 作為醫療設備製造商,提供此內容是為了增進對醫療技術的瞭解。如對醫療狀況或治療有任何疑問,請務必尋求合格醫療保健提供者的建議。

病理生理學與分類

病因與發病機制

  1. 隱腺假說:
  2. 肛門腺排泄至齒線處的肛門隱窩
  3. 這些腺體阻塞會導致感染和膿腫形成
  4. 約有 90% 的肛門直腸膿腫和肛門瘺是由於此機制所引起。
  5. 感染沿阻力最小的解剖平面擴散
  6. 膿腫破裂或引流形成上皮化生道(瘘管)

  7. 非加密腺病因:

  8. 發炎性腸道疾病(尤其是克隆氏症)
  9. 創傷(包括先天性創傷、產科創傷和異物創傷)
  10. 放射性直腸炎
  11. 惡性腫瘤(原發或復發)
  12. 特殊感染(結核病、放線菌病、淋巴肉芽腫)
  13. 化膿性角膜炎
  14. 免疫缺陷狀態

  15. 微生物方面:

  16. 多種微生物感染居多
  17. 最常見的腸道微生物 (大腸桿菌、乳酸菌、蛋白質菌)
  18. 表層感染的皮膚菌群(葡萄球菌、鏈球菌)
  19. 厭氧菌通常出現在較深的感染中
  20. 特定的病原體可能會在免疫力低下的宿主身上佔優勢

  21. 持續因素:

  22. 持續性隱性感染
  23. 瘘道上皮化
  24. 通道內的異物或碎屑
  25. 排水不足
  26. 潛在病症(如克隆氏症)
  27. 括約肌運動和壓力梯度

膿腫分類

  1. 解剖學分類:
  2. Perianal:最常見 (60%)、外括約肌表層
  3. 肛門直腸:第二常見 (30%),位於肛門直腸窩
  4. 括約肌間:內、外括約肌之間
  5. Supralevator:在提肛肌上方
  6. 黏膜下:直腸黏膜下方,齿状线上方

  7. 臨床表現:

  8. 急性:起病急、劇痛、腫脹、紅斑、起伏不定
  9. 慢性:反復發作、痕癢、輕微波動
  10. 馬蹄形:肛管周圍延伸
  11. 複雜:涉及多個空間,通常伴有全身症狀

  12. 嚴重性評估:

  13. 本地化:局限於一個解剖空間
  14. 擴展:涉及多個空間
  15. 系統影響:出現全身性發炎反應
  16. 壞死性:迅速擴散的感染,伴有組織壞死

肛門瘺分類

  1. 公園分類:
  2. 括約肌間:內、外括約肌之間 (70%)
  3. 跨括弧:穿越兩個括約肌進入肛門直腸窩 (25%)
  4. 上括約肌:軌跡向上越過耻骨直腸,然後向下通過陰阜 (5%)
  5. 括號外:完全繞過肛管,從直腸通過肛門外翻 (<1%)

  6. 聖詹姆士大學醫院分類 (以 MRI 為基礎):

  7. 等級 1:單線性括弧間
  8. 二級:括約肌間有膿腫或繼發道
  9. 3 級:經括約肌
  10. 四級:伴有膿腫或繼發道的跨括約肌病例
  11. 5 年級:Supralevator 和 translevator

  12. 美國腸胃病學協會分類:

  13. 簡單:低度(表層、括約肌間或低度經括約肌)、單一管道、未動過手術、無克隆氏症、無輻射
  14. 複雜:高(高經括約肌性、上括約肌性、外括約肌性)、多通道、復發性、克隆氏病、輻射、女性前列腺、原有尿失禁

  15. 其他描述性特徵:

  16. 高與低:與牙線和括約肌受累的關係
  17. 原發性與復發性:既往治療史
  18. 單一耕地與多耕地:解剖複雜性
  19. 馬蹄形配置:圓周擴展
  20. 內部開口位置:前方、後方、側方
  21. 外部開放地點:Goodsall 規則的應用

膿腫與肛裂的關係

  1. 自然歷史:
  2. 30-50% 充分引流的肛門直腸膿腫後來會形成肛門直腸瘺
  3. 某些部位的發生率較高(例如括約肌間膿腫)
  4. 肛周膿腫的發生率較低
  5. 復發性膿腫強烈提示潛在的肛門瘺

  6. 肛裂發展的預測因素:

  7. 排水時的內部開口識別
  8. 同一位置的復發性膿腫
  9. 膿腫位置複雜或深
  10. 潛在病症(如克隆氏症)
  11. 初始排水不足
  12. 男性性別(在某些研究中)

  13. 解剖學相關:

  14. 肛周膿腫 → 括約肌間瘘或低位經括約肌瘘
  15. 肛門直腸瘺 → 經括約肌瘺
  16. 括約肌間膿腫 → 括約肌間瘺
  17. 括約肌上膿腫 → 括約肌上或括約肌外瘘
  18. 馬蹄形膿腫 → 複雜的瘺管伴有多條管路

膿腫引流系統與技術

膿腫引流原則

  1. 基本目標:
  2. 充分排出化膿物質
  3. 舒緩疼痛和壓力
  4. 預防感染擴散
  5. 最小化組織損傷
  6. 促進癒合
  7. 鑑定潛在的肛門瘺 (若有)
  8. 保留括約肌功能

  9. 時間考量:

  10. 症狀性膿腫的緊急引流
  11. 全身中毒或免疫力低落患者的緊急引流
  12. 對於已確診的膿腫,無需觀察或單用抗生素
  13. 針對複雜的多地點收集,考慮分階段的方法

  14. 術前評估:

  15. 臨床檢查(檢查、觸診、數位直腸檢查)
  16. 可耐受肛門鏡檢查
  17. 複雜或復發性病例的造影(MRI、肛門內超音波)
  18. 評估潛在疾病 (IBD、糖尿病、免疫抑制)
  19. 評估括約肌功能和失禁情況

  20. 麻醉選項:

  21. 局部麻醉:適合簡單、表層的肛周膿腫
  22. 區域麻醉:針對較複雜的病例進行脊椎或尾椎麻醉
  23. 全身麻醉:適用於複雜、深層或多處膿腫
  24. 程序鎮靜:特定病例的選擇
  25. 影響選擇的因素:病患因素、膿腫複雜性、外科醫師偏好

手術引流技術

  1. 簡單切口引流:
  2. 技術:最大波動點上的十字形或線性切口
  3. 適應症:表層、位置良好的肛周膿腫
  4. 程序:
    • 切口放置於放射線方向(可能的話),以避免括約肌受傷
    • 足夠的開口可完全排水
    • 打破定位的數位探索
    • 使用生理食鹽水或抗菌溶液沖洗
    • 壞死組織的少量清創
    • 放置排水口或填料(選擇性)
  5. 優勢:簡單、快速、所需設備最少
  6. 限制條件:可能不足以對付複雜或深的膿腫

  7. 深部膿腫的定位技術:

  8. 針吸:深層收集的初步定位
  9. 影像導引:複雜病例的超音波或 CT 導引引流
  10. 經直腸入路:適用於括約肌間或括约肌上的高位膿腫
  11. 結合方法:多部位同步引流治療馬蹄形膿腫

  12. 膿腫位置的專用方法:

  13. Perianal:外側入路,徑向切口,對於大的集合考慮反切口
  14. 肛門直腸:較大的切口、更廣泛的探查、反排水的可能性
  15. 括約肌間:可能需要經肛門內引流
  16. Supralevator:可能需要合併方法(經肛門和外部)。
  17. 馬蹄形:多處切口,通常需要反向引流和放置支架

  18. 膿腫引流期間的肛門瘺鑑定:

  19. 初次引流後輕柔探查
  20. 注射雙氧水或亞甲藍
  21. 肛門鏡檢查內部開口
  22. 將發現記錄下來,以供日後參考
  23. 考慮立即與延遲治療肛門瘺

排水輔助裝置和系統

  1. 被動排水選項:
  2. 開放式包裝:傳統紗布包裝,定期更換
  3. 鬆散包裝:用最少的紗布來保持通氣,而不需填補空腔
  4. 無包裝:越來越常見的單純膿腫治療方法
  5. 傷口保護器/支架:在早期癒合期間維持開口的通暢

  6. 主動排水系統:

  7. 彭罗斯渠:軟膠排水口,被動依賴排水
  8. 封閉式吸盤排水口:Jackson-Pratt 或類似機型,主動撤離
  9. 蘑菇/Malecot 導管:深部膿腫的留置導管
  10. 迴路排水:容器圈或類似材料放置為鬆散的setons

  11. 負壓傷口治療 (NPWT):

  12. 適應症:大腔隙、複雜傷口、延遲癒合
  13. 技術:使用專用泡沫和閉塞性敷料,並控制負壓
  14. 優點:增強肉芽組織、減少水腫、控制滲出物
  15. 限制條件:成本、需要專用設備、血管外露或惡性腫瘤禁用
  16. 證據:針對肛周膿腫的特定資料有限,但在病例系列中成效顯著

  17. 灌溉系統:

  18. 連續灌溉-抽吸:適用於複雜的污染蛀牙
  19. 間歇灌溉:在更換敷料時進行
  20. 抗生素灌洗:療效證據有限
  21. 執行:需要流入和流出導管、液體管理

排水後管理

  1. 傷口照護規程:
  2. 定期清潔(淋浴、坐浴)
  3. 根據排水量更換敷料的頻率
  4. 隨著癒合的進行,填料體積逐漸減少
  5. 監測是否過早關閉或排水不足
  6. 病人自我照顧技巧教育

  7. 排水管理:

  8. 排水量與特性評估
  9. 隨著排水量減少而逐漸退出
  10. 根據臨床反應決定移除時間
  11. 透過排水渠灌溉(選定案例)
  12. 如經常收集,可更換

  13. 抗生素注意事項:

  14. 無併發症的膿腫充分引流後一般不需要
  15. 抗生素的適應症:
    • 全身性發炎反應
    • 廣泛蜂窩組織炎
    • 免疫力低下的宿主
    • 人工心臟瓣膜或心內膜炎風險高
    • 糖尿病患者
    • 排水不足
  16. 根據可能的病原體和當地抗藥性模式進行選擇

  17. 跟蹤議定書:

  18. 1-2 週內進行初步審核
  19. 評估癒合是否足夠
  20. 評估潛在肛門瘺
  21. 如有必要,考慮進一步造影
  22. 復發風險的長期追蹤

Seton 技術與材料

Seton 基礎

  1. 定義與目的:
  2. 縫合線是穿過瘺管的線頭、縫線或彈性物料。
  3. 源自拉丁文「seta」,意指鬃毛或頭髮
  4. 歷史使用可追溯至 Hippocrates
  5. 根據類型和應用提供多種功能
  6. 複雜瘘管分階段管理的基石

  7. 主要功能:

  8. 排水:保持通道的通暢,防止膿腫再次形成
  9. 標記:確定後續確診治療的通道
  10. 切割:漸漸分裂被包覆的組織(主要是括約肌)。
  11. 刺激:促進管道周圍的纖維化
  12. 成熟度:允許上皮化生並穩定化道
  13. 牽引力:促進組織逐漸分裂或重新定位

  14. 按功能分類:

  15. 排水/洩漏 Seton:不切割,保持排水
  16. 切割西頓:漸漸分裂被包覆的組織
  17. 化學切割 Seton:使用化學劑加強組織分裂
  18. 標記 Seton:為計劃中的確診手術確定通道
  19. 藥用賽頓:將藥物送至病道(如抗生素)。
  20. 混合方法:上述功能的組合

  21. Seton 置入的適應症:

  22. 複雜或高度的經括約肌瘺
  23. 多處或復發性瘘管
  24. 存在活動性敗血症或膿腫
  25. 克隆氏症相關肛門瘺
  26. 邁向確診治療的橋梁
  27. 不適合立即進行確診手術的病患
  28. 分階段保留括約肌功能

Seton 材料

  1. 不可吸收縫線:
  2. 絲綢:傳統材質、編織、高摩擦力
  3. 尼龍/丙烯:單絲、平滑、活性較低
  4. Ethibond/Mersilene:編織聚酯,耐用
  5. 特徵:耐用,彈性可變,可能需要重新緊固
  6. 應用:主要用於切割setons,一些打標應用

  7. 彈性材料:

  8. 矽膠容器環:最常用的彈性套管
  9. 橡膠帶:簡單、容易取得
  10. 彭罗斯渠:直徑較大,利於排水
  11. 商用彈性塞通:專門設計的產品
  12. 特徵:恆定張力、自動調整、舒適
  13. 應用:切割setons,舒適地排出setons

  14. 特殊商業產品:

  15. 舒適排水管™:基於矽的特殊設計功能
  16. Supraloop™:預先包裝的無菌彈性圈
  17. 刹經:阿育吠陀藥用線(見化學矽酮)
  18. 特徵:標準化設計、舒適性或功能性的特定功能
  19. 應用:根據設計意圖而有所不同

  20. 簡易材料:

  21. 靜脈導管:平滑、無反應
  22. 嬰兒餵養管:直徑小,靈活
  23. 矽膠套管:提供多種直徑
  24. 特徵:隨時可用、具成本效益
  25. 應用:主要是排水setons

  26. 化學降凝劑:

  27. 刹經:塗有鹼性草藥的阿育吠陀線
  28. 藥用螺紋:各種抗生素或消毒浸漬劑
  29. 特徵:結合機械與化學效果
  30. 應用:增強切割效果、潛在的抗菌特性

安置技術

  1. 基本安置程序:
  2. 麻醉:依複雜性而定的地方、區域或一般
  3. 定位:臥床或俯臥臥床
  4. 礦區鑑定:從外部開口探測到內部開口
  5. 材料準備:選擇和準備適當的seton材料
  6. 安置方法:使用探針、鉗子或縫合載具穿過產道
  7. 保護:根據繩索類型以適當的張力接線

  8. 排水/鬆弛塞頓技術:

  9. 最小張力應用
  10. 牢固的結,允許輕微移動
  11. 放置位置要允許排水,但要防止過早閉合
  12. 常與膿腫引流結合
  13. 持續時間通常為數週至數個月
  14. 可能是確診治療的先兆

  15. 切割塞頓技術:

  16. 傳統方法:每隔一段時間逐步收緊
  17. 自切方式:提供持續張力的彈性材料
  18. 安置:包圍道的括約肌部分
  19. 張力:足以造成漸進式壓力壞死
  20. 調整:定期收緊 (非彈性) 或更換 (彈性)
  21. 時間長度:幾週到幾個月,直到完全分割

  22. 結合方法:

  23. 兩階段式 Seton:初始鬆緊後切斷糾正
  24. 使用 Seton 進行部分腕管切除術:皮下部分分割,括約肌部分使用套管
  25. 多重 Setons:適用於複雜或分支性瘘管
  26. Seton Plus 墊片:Seton 在皮瓣手術前控制敗血症
  27. 銜接其他技術的橋梁:LIFT、塞子或其他保留括約肌的方法

  28. 特別注意事項:

  29. 高地區:可能需要專用工具或技術
  30. 多個礦區:每個元件的系統方法
  31. 馬蹄瘘:通常需要多個套管或反向排水
  32. 復發性肛裂:仔細鑑定所有區塊
  33. 克隆氏症:一般鬆散、無切削力的setons

管理與調整

  1. 排水塞頓管理:
  2. 只需最少的操作
  3. 定期清潔外部開口周圍
  4. 評估是否有足夠的排水系統
  5. 如有破損或移位,請更換
  6. 時間長短視臨床反應和治療計畫而定
  7. 適當時過渡至確診治療

  8. 切割 Seton 管理:

  9. 非彈性材料:
    • 定期收緊(通常每 2-4 週一次)
    • 透過小徑評估進度
    • 隨著張力增加而顫抖
    • 考慮患者的耐受性和疼痛
    • 組織完全分裂時完成
  10. 彈性材料:

    • 自動調整張力
    • 定期評估進度
    • 張力不足時更換
    • 組織完全分裂時完成
  11. 疼痛管理:

  12. 調整前的預防性鎮痛
  13. 收緊後定期服用止痛藥
  14. 舒適的坐浴
  15. 考慮使用局部麻醉進行調整
  16. 進度與病患容忍度之間的平衡

  17. 併發症與處理:

  18. 過早脫落:在適當麻醉下更換
  19. 排水不足:考慮額外的排水系統或seton修正
  20. 過度疼痛:調整張力、止痛、可能的暫時鬆動
  21. 組織反應:當地照顧,考慮替代材料
  22. 進度緩慢:重新評估技術,可能改變方法

  23. 終點與轉換:

  24. 排水塞頓:敗血病消退、敗血道成熟、為確診治療做好準備
  25. 切割西頓:包圍組織完全分裂,傷口上皮化生
  26. 標記 Seton:完成計劃中的最終程序
  27. 文件:清楚記錄進度和成果,以供日後參考

使用 Setons 的臨床結果

  1. 排出 Seton 成果:
  2. 在 90-95% 的病例中有效控制敗血症
  3. 放置期間復發膿腫的風險低
  4. 對於尿失禁的影響極小
  5. 病人接受度一般良好
  6. 非單獨的確效治療(若未進一步介入而移除則會復發)

  7. 切割 Seton 成果:

  8. 80-100% 個案的瘘管最終癒合
  9. 完成切割的時間:6 週至 6 個月(平均 3 個月)
  10. 0-35% 個案中有輕微失禁(主要是氣體)。
  11. 0-5% 個案中出現嚴重尿失禁
  12. 尿失禁風險較高,包括:

    • 婦女前瘘
    • 先前進行過多次手術
    • 高位經括約肌或括約肌上瘺
    • 預先存在的括約肌缺陷
  13. 比較結果:

  14. 對瘘管切除術:癒合率相近,但切割式套管的失禁率較高
  15. vs. 墊片:成功率較低,但技術較簡單
  16. vs. LIFT 程序:不同的應用,通常是互補的
  17. vs. Fistula Plug:Seton 常常先於插頭放置
  18. 對比纖維蛋白膠:使用膠水前進行 Seton 引流可改善結果

  19. 特殊族群:

  20. 克隆氏症:排水setons特別有價值,長期控制在70-80%
  21. HIV/ 免疫障礙:對敗血症控制有效,可能需要較長的持續時間
  22. 復發性肛裂:成功率低於原發病例
  23. 複雜/馬蹄形瘘:通常需要多種或連續的方法

治療方案與決策

初步評估與診斷

  1. 臨床評估:
  2. 詳細病史:發病、持續時間、過往發作、潛在病症
  3. 體格檢查:檢查、觸診、數位直腸檢查
  4. 肛門鏡/直腸鏡檢查:內部開口識別、相關病理
  5. 評估括約肌功能和基線尿失禁情況
  6. 評估全身症狀或併發症

  7. 影像模式:

  8. MRI 骨盆:複雜或復發性瘺的黃金標準
    • 優點:優異的軟組織對比度、多平面成像
    • 應用:複雜、復發或與克隆氏症有關的肛門瘺
    • 限制:成本、可用性、禁忌症
  9. 肛門內超音波 (EAUS):
    • 優點:即時影像、括約肌評估
    • 應用:括約肌間和低位經括約肌瘺
    • 限制:取決於操作者、視場有限
  10. 瘘管造影:
    • 優勢:道的動態評估
    • 應用:精選複雜案例
    • 限制:侵入性、敏感度有限
  11. CT 掃描:

    • 優點:優異的膿腫偵測
    • 應用:疑似深層或複雜膿腫
    • 限制:與 MRI 相比,肛門造影的細節較少
  12. 分類與風險評估:

  13. 應用適當的分類系統(Parks、St.)
  14. 評估括約肌受損情況
  15. 識別癒合不良或大小便失禁的風險因素
  16. 考慮患者的特定因素(年齡、性別、併發症)
  17. 評估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急性膿腫處理步驟

  1. 初步介紹:
  2. 單純、表層膿腫:
    • 局部麻醉下的切口和引流
    • 考慮包裝與不包裝
    • 癒合追蹤及肛門瘺評估
  3. 複雜或深度膿腫:

    • 如果診斷不確定或懷疑解剖結構複雜,則進行影像檢查
    • 在適當的麻醉(區域/全身)下引流
    • 考慮排水口位置
    • 仔細檢查內部開口
  4. 術中決策點:

  5. 未發現肛門瘺:
    • 完全引流及適當的傷口處理
    • 癒合及潛在肛門瘺發展的跟進
  6. 肛門瘺的識別、簡單解剖:
    •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考慮進行初級瘘管切除術:
    • 表層或低括約肌間隙
    • 括約肌受損程度輕微
    • 無尿失禁風險因素
  7. 肛門瘺鑑定,複雜解剖學:

    • 膿腫引流
    • 鬆散的套管放置
    • 計劃中的分階段方法
  8. 排水後管理:

  9. 簡單課程:
    • 例行傷口照護
    • 2-4 週的隨訪
    • 完全癒合的評估
  10. 症狀持續或復發:

    • 以檢查±影像進行再評估
    • 如果之前未識別,則考慮潛在的肛門瘺
    • 放置套管時可能會重複排水
  11. 特殊情況:

  12. 免疫力低的病患:
    • 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門檻
    • 更積極的排水方式
    • 更密切的跟進
  13. 克隆氏症:
    • 與腸胃科協調
    • 疾病活動評估
    • 考慮醫療最佳化
  14. 復發性膿腫:
    • 強烈懷疑潛在肛門瘺
    • 降低成像閾值
    • 考慮在麻醉下進行檢查

瘘管管理算法

  1. 初步評估階段:
  2. 簡單肛裂標準:
    • 低道(括約肌受累程度最小)
    • 單一區域
    • 未接受過手術
    • 無克隆氏症
    • 無放射史
    • 女性不在前方
  3. 複雜肛裂標準:以下任何一項:

    • 高通道(括約肌顯著受累)
    • 多個區塊
    • 先前手術後復發
    • 克隆氏症
    • 之前的輻射
    • 女性的前方
    • 原有尿失禁
  4. 單純肛門瘺通路:

  5. 原發性纖維瘘切開術:
    • 單純肛門瘺的黃金標準
    • 成功率 90-95%
    • 失禁風險低
    • 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門診手術
  6. 邊緣性括約肌受損的替代方案:

    • 瘘管切开术与原发性括约肌修复术
    • LIFT 程序
    • 墊片
  7. 複雜肛裂通路:

  8. 初期敗血病控制:
    • 麻醉下檢查
    • 排出任何相關膿腫
    • 鬆散的套管放置
    • 優化基本條件
  9. 確診治療選項 (根據特定的解剖結構和病患因素):

    • 使用切割式 Seton 的分階段腕管切除術:
    • 傳統方法
    • 發生某種程度尿失禁的風險較高
    • 對於選定的患者,可考慮優先確診治癒
    • 保留括約肌的選項:
    • LIFT 程序
    • 推進瓣 (有或沒有預先設定)
    • 瘘管塞
    • VAAFT (視訊輔助肛門瘺治療)
    • FiLaC (肛門瘺雷射縫合)
    • 組合方法
  10. 特別注意事項:

  11. 克隆氏症:
    • 醫療優化主要
    • 長期松散的固定桿通常是首選
    • 切割setons的作用有限
    • 特定病例中的前移皮瓣
    • 考慮在嚴重病例中改道造口
  12. HIV/ 免疫障礙:
    • 保守的方法
    • 長期排水通常是首選
    • 當免疫狀況最佳化時,進行分期確診治療
  13. 復發性肛裂:
    • 仔細重新評估解剖學
    • 考慮重複造影
    • 降低保留括約肌方法的臨界值
    • 選定中心的幹細胞治療潛力

決策因素

  1. 肛門瘺相關因素:
  2. 解剖分類(Parks, St.)
  3. 內部開口位置
  4. 括約肌受損程度
  5. 存在繼發道或蛀牙
  6. 復發性與原發性
  7. 病程

  8. 患者相關因素:

  9. 尿失禁基線
  10. 年齡與性別
  11. 潛在病症 (IBD、糖尿病、免疫抑制)
  12. 曾接受肛門直腸手術
  13. 婦女產科病史
  14. 職業與生活方式考量
  15. 病人的偏好和優先順序

  16. 外科醫師相關因素:

  17. 各種技術的經驗
  18. 可用的設備和資源
  19. 熟悉特定方法
  20. 現有證據的詮釋
  21. 實務設定限制

  22. 以實據為基礎的考慮因素:

  23. 不同方法的成功率
  24. 失禁風險
  25. 復原時間和對病患的影響
  26. 成本效益
  27. 長期結果與復發率

結果評估與後續追蹤

  1. 成功的定義:
  2. 外部和內部開口完全癒合
  3. 無排水
  4. 症狀緩解
  5. 保持肛門暢通
  6. 在追蹤期間沒有復發
  7. 病患滿意度與生活品質

  8. 跟蹤議定書:

  9. 短期:2-4 週進行初步癒合評估
  10. 中期:3-6 個月進行復發監測
  11. 長期:複雜病例的年度審查
  12. 症狀觸發的重新評估
  13. 懷疑復發時考慮影像檢查

  14. 復發管理:

  15. 仔細重新評估解剖學
  16. 識別故障機制
  17. 考慮替代方法
  18. 評估遺漏的通道或內部開口
  19. 基本狀況控制評估

  20. 生活品質評估:

  21. 失禁評分系統(Wexner、FISI)
  22. 特定疾病的生活品質量測
  23. 病患滿意度評估
  24. 對日常活動和工作的影響
  25. 相關的性功能評估

總結

肛周膿腫和肛門瘺的處理是結腸直腸外科複雜且不斷演進的領域,需要以病患為中心的細微處理方式。充分引流膿腫和徹底治療肛門瘺的基本原則始終如一,但隨著我們對這些情況的瞭解加深和新技術的出現,具體的技術和方法也在不斷演變。

肛周膿腫的引流系統已從簡單的切口和引流發展到結合各種引流類型、負壓治療和影像導引來處理複雜集液的更複雜的方法。主要目標仍是有效排出膿性物質及控制敗血病,同時減少組織損傷及保留括約肌功能。經充分引流的肛門直腸膿腫中,約有 30-50% 會後來形成肛門直腸瘺,這強調了徹底評估和適當後續處理的重要性。

Seton 技術是治療肛門瘺,尤其是複雜肛門瘺的基石。套管類型、材質和應用的多樣性,反映出它們所針對病症的異质性。從可維持肛道通暢及控制敗血的簡單引流式套管,到可逐漸分割封閉組織的切割式套管,這些方法提供了分階段處理的重要選擇。從傳統絲綢到現代彈性及專用商業產品,材料的演進提升了療效及病患舒適度。

肛周膿腫和肛門瘺的治療方法已變得越來越複雜,包括詳細的解剖評估、考量病患的特殊因素,以及越來越多的括約肌保護選項。簡單肛門瘺與複雜肛門瘺的區別可作為初期處理決策的指引,肛門瘺切除術仍是簡單肛門瘺的黃金標準,而複雜的病例則需要更細緻的分期處理方法。先進影像技術 (尤其是 MRI) 的整合已大幅提升我們準確分類肛門瘺及規劃適當介入治療的能力。

特殊族群,尤其是克隆氏病患者的管理,是一項獨特的挑戰,需要結腸直腸外科醫師與腸胃科醫師密切合作。我們了解到這些病患通常可以從長期使用鬆動支架引流而非確切的手術矯正中獲益,因此改善了這類具挑戰性病患的治療結果。

展望未來,保留括約肌技術的持續改進、新型生物材料的開發,以及再生醫學方法的潛在應用,都為進一步改善結果帶來了希望。然而,準確的解剖評估、有效的敗血症控制以及謹慎考慮括約肌的保留等基本原則,仍將是成功管理的核心。

總而言之,要有效處理肛周膿腫和肛門瘺,就必須全面瞭解潛在的病理生理學、仔細評估個別病患的因素,並從多樣化的治療方法中選取合適的方法。臨床醫師在應用循證演算法的同時,也要保持彈性以因應每個病例的獨特情況,如此才能為這些具有挑戰性病症的病患達到最佳療效。

醫療免責聲明:本資訊僅供教育之用,不能取代專業醫療建議。請諮詢合格的醫療保健提供者進行診斷和治療。Invamed 提供此內容的目的是為了提供有關醫療技術的資訊。